軟板的划水好吃力?學會這兩招就能輕鬆上手
大家好!我們是 Beach Access編輯部。
是否曾經覺得衝浪的划水很難呢?其實就連有衝浪經驗的人也經常覺得「划水很難」。雖然都叫做划水,但根據使用的衝浪板、划水的目的,會需要運用不同的划水技巧。本篇文章將介紹如何讓經常被認為困難的衝浪划水,盡可能變得簡單好上手,並提供一般衝浪玩家能夠應用的方法。
1. 衝浪的「划水」?

衝浪的划水,是指趴在衝浪板上,用手臂划水前進的動作。
透過划水產生推進力,才能前往海浪崩潰的等浪位置,順利追到浪並且起乘。
這個衝浪的基本動作被稱之為「划水」。
1_1. 軟板和硬板的划水有何不同?
軟板和硬板的划水方式並無差異。基本上,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划水。
然而,根據衝浪板的尺寸、形狀和體積,划水方式可能需要配合調整,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1_2. 划水是借助衝浪板和海浪的力量前進
雖然經常會聽到「划水力」或「划水肌」,但實際上,划水並不太依賴於力量或肌肉。
划水的兩大關鍵是「衝浪板的體積」和「海浪的力量」。
人體的力量和划水的經驗只占了不到兩成的比重。
因為即使是小孩也能追浪,女生同樣能追浪。甚至阿公阿嬤也都能享受到追浪的樂趣。
如果划水技巧取決於力量的話,那麼為什麼小孩子划水的速度會比成年人還快呢?
軟板是一種無論誰都能順暢划水並且體驗追浪樂趣的衝浪板。
重點提醒:請記住,划水力與划水肌並非決定划水速度與追浪能力的關鍵因素。
2. 衝浪的划水有兩種

衝浪的划水分為前往外側海域起浪點的划水(去Outside)和追浪的划水(起乘)。
2_1. 前往外側海域起浪點的划水?
衝浪需要從岸邊划水前往浪海浪崩潰的等浪位置。
像沙灘浪這種起浪點靠近岸邊的,只需要划水幾公尺到幾十公尺的距離。
如果是像礁岩浪這種起浪點離岸邊較遠的,則需要划水數百公尺才能抵達等浪的位置。
要前往這樣有距離的地方,需要適度節省體力,因此划水時應該保持放鬆狀態。
想像一下:用田徑來比喻的話,就像「慢跑」的感覺。盡可能以不會氣力耗竭的方式划水,順利抵達目的地。
2_2. 追浪的划水
另一種是追浪的划水。這與剛才的「前往外側海域起浪點的划水」不同。
想像一下:如果用田徑比喻,就像「100公尺賽跑」,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了。
為了更有效率地追上浪,需要進行有力的划水,其強度與前往外側海域時的划水截然不同。
3. 去 Outside 的划水訣竅

去 Outside 的 7 個重點
- 雙腳併攏
- 背部不要刻意抬起
- 放輕鬆
- 保持呼吸
- 從小指先入水
- 淺淺地划水
- 像是拉動手肘般地划水
只要確實做到以上 7 個要點,即使划水前往超過500公尺以外的浪點,也不容易感到疲累。
原因是因為「使用了不同肌群」。
一般來說划水經常被說要「快速、用力地划」。然而,如果試圖划得更快、更有力,可能會不自覺憋氣,身體因此變得緊繃,無法有效地運用身體,很快就會感到疲憊。
此外,用力划水可能會使手臂小肌群的乳酸迅速堆積,更容易感到疲勞。
划水的關鍵不是單靠力量而是要有效運用身體的機制(小指入水,拉肘划水)來划水,就能使用背闊肌等背部的大肌群而不是上臂。這些大肌群較不容易產生乳酸堆積,因此即使划水超過500公尺也不容易感到疲勞。
重要原則:最重要的是放鬆,運用大肌群划水。因此,建議依循以上 7 個步驟,來實現更有效率的划水。
4. 追浪起乘時的划水

起乘的 5 個重點
- 雙腳併攏(不要踢水)
- 深深地划水
- 下巴不要貼著衝浪板
- 注意將重心放在板尾
- 保持微笑
起乘的划水時,常見的錯誤就是試圖迅速起身,導致身體的重心前傾。
重要的是盡量雙腳併攏,比去Outside時更深地划水,同時下巴不要貼著板子。
海浪是由後往前推動的,所以應該讓衝浪板的板尾乘上浪,板尾側呈現下沉狀態時浪就會有效地推動板子往前滑行。
心理層面的訣竅:笑容能帶來放鬆效果。而放鬆可以保持更廣闊的視野,進行衝浪時也能順著想要的方向前進。
5. 不要快速划水的理由

試圖快速划水會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划水速度過快的 3 個缺點
- 身體變得緊繃
- 關節的可動範圍變小
- 追不到浪
焦慮地快速划水通常會帶來反效果。
5_1. 衝浪板不穩定就無法產生推進力
嘗試運用自身的力量划水時,很容易不自覺地伸長手臂,從較遠的位置入水並划水。
這樣一來,身體的軸心就會偏移,力量傳導到衝浪板上,板子左右晃動就會難以順利產生推進力。
要能有效率且快速地前進,需要順暢地產生推進力。
5_2. 快速划水會不自覺旋轉肩膀關節
想要快速划水,就會自然而然提高划水頻率。在自行車領域,被稱為「迴轉速」。
提高迴轉速在自行車這項運動確實能產生推進力,但在衝浪時情況則有所不同。
划水的推進力並非來自手臂的迴轉,而是藉由衝浪板下方的水流來推動前進。
然而,許多衝浪玩家卻誤以為「提高迴轉速」就能帶來速度。我也曾經有過相同經驗。
那麼,大家覺得該怎麼做才能提高迴轉數呢?
大部分的人應該會回答「轉動肩膀」。
注意:其實肩關節並不是為了旋轉而設計的。若刻意去轉動肩膀,反而容易造成脫臼。事實上,很多衝浪玩家都有肩膀容易脫臼的問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該要…
5_3. 慢慢划水也會產生推進力
不是靠迴轉數,而是以穩定頻率、有節奏地划水,會更容易產生推進力。
以自行車來比喻:感覺就像是「最高檔位」。起步時非常緩慢,但第二下、第三下時,會逐漸變得輕鬆。
重點不在於迴轉數,而是感受衝浪板開始前進的感覺。
不是刻意轉動肩膀,而是像走路或跑步時一樣,透過手肘的帶動,以一定的節奏划水。
從小指開始入水,然後像是拉動手肘一樣,就能有節奏地划水。
不要著急,也不用刻意追求速度,只要保持節奏地划水,衝浪板就會向前推進。
5_4. 配合衝浪板調整划水方式
配合衝浪板調整划水方式的話,就會更容易上手。例如,競技衝浪選手的划水技巧,也是透過競技衝浪累積經驗而來的。
與一般衝浪者的划水相比,目的和使用的衝浪板也有所不同。
雖然專注於一種划水型式很重要,但根據不同的衝浪板調整划水方式也是關鍵。
6. 用軟板實現穩定的划水

軟板體積較大,因此浮力也較強。划水的基本方式大同小異,但因浮出水面的部分較大,手臂難以完全伸直深入水中,因此只需採用不施力、淺淺划水的方法,就能順利前進。
Beach Access 軟板系列
Standard 系列(適合新手到中級玩家)
- 特色:具有高穩定性和出色浮力,非常適合用來練習划水
- 推奨用途:划水基礎練習、起乘練習,以及等浪時的穩定性
- 詳細資訊:Beach Access Taiwan Standard 系列
HS 系列(適合中高級玩家)
- 特色:高性能表現設計,能實現更有力的划水體驗
- 推奨用途:高速划水、大浪時去Outside、競技練習
- 詳細:Beach Access Taiwan HS 系列
6_1. 平穩持久的划水動作
體積大的軟板應該避免提高迴轉數,而是應該進行平穩持久的滑水動作。右手、左手保持節奏反覆划水。有節奏地划水更容易保持穩定。
6_2. 從小指入水再拉動手肘
雖然有各種划水方式,但建議以小指入水再拉動手肘的方式划水,較不容易感到疲勞。
去Outside時,淺淺地划水就不會消耗太多體力。起乘時,則是要注意下巴不要貼著板子,試著划深一點吧。
6_3. 下巴不要貼著板子
軟板由於體積大、浮力較強,下巴很容易不自覺貼著板子,划水時應該要避免出現這個狀態。下巴貼著板子會造成肩膀關節受傷,也會讓板尾浮起,錯過浪的機率大幅提升。
6_4. 輕鬆地划水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放輕鬆享受衝浪吧。特別是軟板這種輕鬆的衝浪風格,不僅能夠充分體驗到衝浪的樂趣。同時也很適合練習划水。
7. 划水與自由式的差別

衝浪的划水與游泳的自由式在動作上看似相似,但身體運動的方式卻有很大差異。
7_1. 游泳的自由式是轉體運動
游泳的自由式是一種轉體運動,游法是身體從中心垂直分為左右兩半,沿著中心軸左右交替轉動,身體邊迴轉邊前進。
雖然這種游泳方式具有強大的推進力,但與衝浪划水的運動力學卻截然不同。
7_2. 衝浪的划水是平行運動
衝浪的划水是趴在衝浪板上,以雙手水平划動來推進。划水時,雙手相對於水面以平行方式划動。
為了盡量避免讓衝浪板晃動,身體不需要像游泳時那樣左右交替轉動。
無論是身體的動作還是運作方式,都與游泳的自由式不同。
常見問題:關於划水技巧
Q: 軟板的划水很難嗎?
A: 不會喔,只要學會正確的技巧,其實很簡單。透過區分「去 outside」和「起乘」這兩種划水方式,可以實現更高效率的划水。
Q: 划水最重要的訣竅是什麼?
A: 就是要放輕鬆。若身體過於緊繃,會不自覺依賴小肌群發力,反而更容易感到疲勞。透過使用大肌群(如闊背肌),可以提升持久力。
Q: 即便有游泳經驗的人,划水也會感到困難嗎?
A: 游泳的自由式與衝浪的划水,是兩種不同的技術。自由式是轉體運動,而划水是平行運動,兩者有所不同,因此必須作為不同的技巧來學習。
8. 總結

精通軟板划水的四個訣竅
- 前往外側海域時,放輕鬆划水
- 追浪時,划水要划深一點
- 軟板很適合練習划水
- 總之就是放輕鬆!
以上是提升衝浪划水效率的一些技巧。希望在大家學習衝浪的過程中會有所幫助。
編輯

Higa Shisa
擁有20年衝浪經驗。目前擔任「correct-surf」澳洲線上學校的大使,分享誰都能輕鬆上手的衝浪知識。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為從新手到高級玩家提供簡單易懂的衝浪技術指導。作為 Beach Access 的技術顧問,負責商品開發及技術文章的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