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選購衝浪板時經常聽到「FunBoard」跟「中長板」,這兩者都擁有高人氣且經常成為話題。究竟這兩者有何不同?它們各自又有什麼特徵和魅力呢?本篇針對這個主題進行探究。

1. 中長板的特徵和魅力

1.1. 中長板的特徵

中長板恰如其名,長度介於6.4英尺(約193公分)至8.11英尺(約272公分)之間。

衝浪板的尺寸通常有三個主要指標:長度、厚度和寬度。根據衝浪板的長度可以將其分為短板、中長板和長板三種類型。

一般來說,短板的長度在5英尺(約162公分)至6.4英尺(約193公分)之間,長板的長度則超過8.11英尺(約272公分)。而中長板的長度介於6.4英尺(約193公分)至8.11英尺(約272公分)之間。雖然並無明確的標準,但通常會以這樣的範圍來區分。

ミッドレングス

依據長度的不同,衝浪板的特性也會有所差異,這也會直接影響到駕乘風格。一般來說,隨著板子的長度增加,厚度和寬度也會相應增加。

因此板子越長浮力就越高,穩定性也越好,而且板速也較容易提升。這樣的板子更容易起乘,能夠在不穩定或小浪的情況下捕捉到浪。即使在浪况不佳的日子裡,也能夠輕鬆地享受衝浪。

只是相對的,這也會更難做出半徑較小的轉向,無法像短板那樣做出角度銳利的轉向或上下加速(Pumping)等激烈操作。此外雖然划水較輕鬆,但由於浮力大,所以難以做出潛越(Duck Dive)等動作。

短板方面,即使以相同的力道划水,板速也不容易加快,因此起乘會更加困難,需要相當程度的體能和技術才能追上浪。同時,雖然要在浪較有力的地方維持操控板子是有難度的,但更容易做出半徑較小的轉向和切回轉向(Cutback)等技巧,並且隨著技術和體能的提升,可以挑戰各種花式動作。

而介於中間,兩者的特徵兼備的就是中長板。

它具有接近長板的浮力和穩定性,雖然容易起乘並捕捉到浪,但比起短板需要更有意識的用身體調整重心,才能讓板緣咬住浪來進行轉向或其他動作。

1.2. 中長板的魅力

習得正確使用板緣衝浪的技巧

長板擁有較大的浮力,可以享受穩定的駕乘感,還可以輕鬆追到很多浪,看似好處多多,但要進行轉向時就需要大幅度移動身體並且讓板緣緊咬住浪,這個過程對初學者來說,很不利於學習板緣衝浪。

而中長板不需要像長板那樣大幅度移動身體,但也不像短板那樣微調一下就能做到板緣衝浪。

因此,必須學會適當地移動身體調整重心位置。

適應各種浪況

對尺寸較小的短板來說浪形較厚且速度緩慢難以駕馭的浪,中長板就能捕捉到並且輕鬆駕乘。在某些衝浪點,短板只能追到內側的浪,中長板可以捕捉到外側還沒破碎的湧浪。也就是說,中長板能夠在更廣泛的海浪條件下享受到衝浪的樂趣。

滿足多種需求

中長板擁有介於長板和短板之間的特徵,因此能滿足多種衝浪需求。

對於一些稍有衝浪底子的短板使用者,中長板可以滿足他們享受各種浪況的樂趣,或是學會如何正確移動身體重心來進行板緣衝浪或是其他動作,甚至再次掌握從划水、起乘到轉向,這一連串過程。

另外,平常使用長板的人如果希望想要體驗像短板那樣的轉向和切回等動作,直接轉換到短板可能比較難上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但是如果是中長板的話,只需要少許的練習時間就能適應。

此外,對於初學者來說,中長板也是很好的入門板。相較於短板,中長板在各種浪況下都能使用,即使體能和技術不足還是能捕捉到浪並順利起乘,更容易體會到衝浪的樂趣。對於還在猶豫該選擇長板還是短板的人,或者優先考慮衝浪樂趣而非提升技術的人,中長板能充分滿足這些需求。

如以上所述,中長板同時具備了長板和短板的優勢,因此可以滿足從新手到老手的多種條件和需求,這正是中長板的魅力所在。

2. 中長板和FunBoard有什麼不同呢?

那麼,什麼是「FunBoard」呢?


2.1. 詞彙的由來

「FunBoard」這個詞彙在1990年代開始變得常見,但其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最初是指風帆的板子。

ウィンドサーフィン

1970年代,由美國人霍伊爾史懷哲(Hoyle Schweitzer)開發了風帆,最初的基準採用了長度超過3公尺的板子。玩法有多人競賽和障礙賽等,原本的主流是在河流、湖泊和海上類似帆船的玩法,但後來開始像衝浪一樣享受用風帆駕馭海浪。

主要活動據點是夏威夷的茂宜島。

在那之前,風帆的板子通常是用聚乙烯製成的外殼,內部是PU發泡材料。但後來開始使用類似衝浪板的結構,即在內部泡棉中加入板脊(風帆的板子通常是兩根板脊),再用化學纖維包覆並以樹脂固定。長度大約240~280公分的板子再加上帆的這種組合構成。這種專門用來享受駕馭海浪的風帆的板子最初被稱為「FunBoard」。

「FunBoard」這個名稱得以成立,可以說是因為它跟過往多人競賽或障礙賽等比賽方式不同,是為了自由愉快地享受駕馭海浪而設計的板子。

80年代初期,衝浪和風帆曾經被認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運動,但隨著一些職業衝浪選手也開始享受風帆帶來的樂趣甚至因此轉身投入風帆。

例如知名的蓋瑞・羅培茲(Gerry Lopez),以他從1980年代在茂宜島正式投入風帆做為開端,一口氣加速了衝浪與風帆的結合,這使得風帆的領域中也開始加入駕乘和跳躍等競技項目。

2.2. FunBoard的歷史

在眾多風帆頂尖職業選手居住的茂宜島,同時享受衝浪和風帆的樂趣是理所當然的事,當風勢或浪況不太理想時,他們會使用浮力較大的風帆用FunBoard追浪。

在此之前,衝浪板通常只有經典的長板或極端的短板這兩種選擇。然而就在這段期間,人們逐漸發現長度介於兩者之間的板子具有較高浮力,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因此,最初的FunBoard應該是具備了「能適應海面各種條件、浮力較高且容易捕捉到浪,並且各種浪都能享受到樂趣的板子」這個概念。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到1990年代初期,原先短板是主流的衝浪世界逐漸掀起了長板的熱潮。從最初短板大行其道,隨後長板也逐漸嶄露頭角,根據當天的浪況選擇長度合適的衝浪板漸漸成為一種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就是所謂的「FunBoard」。最初的定位是即使初學者也能輕鬆使用、不像長板那麼巨大笨重、又比短板更厚實,具有較大浮力的板子。

在這層意義上,FunBoard和中長板確實存在著概念上的重疊,或許這也造成了讓人混淆的狀況。

2.3. FunBoard和中長板的使用區別

當話語被傳遞時,它具有表達標的物的意圖和表達發言者如何理解該標的物的意圖。

總結目前的使用方式,雖然在語言上意思相同,但當考量到作為一個能滿足從新手到老手的廣泛需求,以及應付各種衝浪條件的多用途板,通常會被稱作「FunBoard」,但大部分有衝浪經驗的人會選擇性地掌握其特徵並稱之為「中長板」。

 

標籤: 衝浪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