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浪入門該選哪一款?軟板與硬板的特色與挑選指南
剛開始衝浪,卻不確定該選軟板還是硬板?這是新手踏上浪頭前的重要抉擇。
本篇指南將詳細說明各自的特色與優缺點,協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衝浪板。
本篇指南將帶大家了解:
- 軟板與硬板的基本差異
- 哪種衝浪板較適合新手
- 根據體型與目標挑選板子的標準
- 隨著技術提升,何時該換板
1. 衝浪板基礎知識:軟板與硬板的差異

軟板與硬板在結構與材質上有很大不同
1.1 結構與材質的差異
顧名思義,軟板與硬板主要在表面材質與結構上有明顯差異。
構成要素 |
軟板 |
硬板 |
---|---|---|
板面(頂部) | 柔軟的 EVA 或 PE 泡棉 | 堅硬的玻璃纖維或環氧樹脂 |
板芯 | EPS 泡棉 | EPS 泡棉或 PU 泡棉 |
板底(底部) | HDPE 材質(部分型號為硬底) | 玻璃纖維或環氧樹脂 |
補強材料 | 龍骨 1-2 條(因型號而異) | 龍骨(木質或合成材質) |
板舵系統 | 軟舵或硬舵(部分可拆卸) | 可拆卸板舵盒 |
重量 | 稍重(與同尺寸相比) |
相對較輕 |
軟板的種類
軟板主要分為三種:
-
海綿板(傳統型):整體以柔軟泡棉包覆,是最基本的款式。
-
軟頂板:EPS 板芯加玻璃纖維補強,僅表面採用軟材質。
-
軟頂硬底板:板面為軟材質,底部為硬材質的高性能混合型。
Beach Access 提供結合這些特性的三大系列(m-soft、Standard、HS)。
1.2 性能和功能比較
軟板特色
- 浮力:★★★★★(非常高)
- 穩定性:★★★★★(非常高)
- 操控性:★★★☆☆(中等)
- 安全性:★★★★★(非常高)
- 耐用度:★★★★☆(較高)
- 維護性:★★★★☆(較簡單)
硬板特色
- 浮力:★★★☆☆(中等)
- 穩定性:★★★☆☆(中等)
- 操控性:★★★★★(非常高)
- 安全性:★★☆☆☆(較低)
- 耐用度:★★★☆☆(中等)
- 維護性:★★☆☆☆(較複雜)
以上特色僅為大致趨勢,實際情況仍會因板型與尺寸有所不同。特別是近年來的一些高性能軟板,操控性已趨近硬板表現。

高性能軟板(HS 系列)的駕乘體驗 - 實現接近硬板的操控感
2. 衝浪新手該選哪一種?
結論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會建議衝浪新手選擇軟板。
不過,了解各自的優缺點後,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體型、目標與衝浪環境來做選擇。
2.1 軟板的優缺點
優點
-
高安全性:碰撞時受傷風險低,自己與周遭玩家都能更安心
-
高浮力:划水輕鬆,容易追到浪
-
穩定性佳:容易保持平衡,較容易站起來
-
心理安心感:不怕失敗,學習進步快
-
保養簡單:若是免上蠟款式,可省去打蠟程序
缺點
-
操控性有限:比起硬板,較難實現急轉向或切迴轉向
-
技術進階有限:部分型號不適合進階操控技巧
-
重量較重:同尺寸下比硬板重
-
怕日曬:高溫或紫外線易導致劣化

衝浪新手適合軟板的理由:穩定性高,容易起乘
2.2 硬板的優缺點
優點
-
操控性高:可進行迅速轉向與進階技巧
-
浪感:能直接感受到浪的能量
-
設計多樣:可從各種形狀與特性中挑選
-
長期進步:可隨技術提升選擇不同板型
-
輕量:同尺寸下通常較輕
缺點
-
難以駕馭:新手較難順利起乘
-
安全風險:碰撞時受傷風險高
-
易損壞:容易產生凹陷或裂痕
-
保養的必要性:需定期換蠟與修補
-
容易感到挫折:學會起乘需較長時間,學習動力易受影響
2.3 為什麼新手推薦軟板
Beach Access 同仁與多數衝浪教練一致推薦新手選擇軟板,主要有三大原因:
1. 快速獲得成功體驗
高浮力與穩定性讓你能在短時間內成功起乘,成就感也能激發你持續學習的動力。
2. 安全學習基本動作
柔軟材質降低對自己與他人的危險,讓你能安心練習基本動作。
3. 可逐步進階
軟板有多種尺寸與形狀,隨著技術提升,你可以逐漸換用更小的板子,自然實力也會跟著提升。
想知道為什麼軟板適合新手?請參考從科學角度解析!軟板是初學者最佳選擇的5大理由。
3. 新手選擇衝浪板的標準
3.1 需要考量的因素
新手選擇衝浪板時,需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考量要素 | 重要性 | 挑選重點 |
---|---|---|
體型(身高、體重) | ★★★★★ | 體重較重的人建議選擇高浮力板 身高較高者建議選擇長板,較為穩定 |
經驗程度 | ★★★★★ | 完全的新手建議選擇體積更大的衝浪板 有經驗者則可選中等尺寸 |
衝浪地點 | ★★★★☆ | 小浪區域建議選擇高浮力板 大浪區域建議選擇操控性佳的衝浪板 |
目標進步程度 | ★★★☆☆ | 以休閒為主可選擇穩定性高的板型 競技取向則適合反應靈敏的板型 |
體力狀況 | ★★★☆☆ |
對體力沒自信的話建議選擇高浮力板 減輕划水時的負擔 |
預算 | ★★★☆☆ |
從長遠角度考量,選擇品質較佳的衝浪板 建議視為一項投資 |
3.2 配合體型與經驗挑選適合的尺寸與形狀
適合新手的衝浪板尺寸,主要取決於體重與經驗。
請參考下表:
依體重的軟板尺寸挑選指南(適合新手)
体重 | 推奨サイズ | 推奨ボリューム | Beach Accessおすすめモデル |
---|---|---|---|
50-70kg | 7'6"〜8'0" | 60-80L | m-soft 8'0" |
70-90kg | 8'0"〜9'0" | 70-90L | Standard 8'0" |
90kg以上 | 9'0"以上 | 90L以上 | Standard 9'0" |
※數值僅供參考
最適合的尺寸會根據個人的體力、運動能力以及浪況有所不同。
衝浪新手推薦板型
衝浪新手推薦具備以下特色的衝浪板:
-
圓頭:前端圓潤,划水更穩
-
寬尾:尾部寬大,提升穩定性
-
厚板緣:側邊厚實,容易保持平衡
-
翹度平緩:板身彎曲幅度小,更容易追浪

軟板是家庭衝浪的理想選擇,因為安全且容易上手。
Point!對新手來說,「能否順利追到浪」的成功體驗,會大幅影響到持續學習的動力。與其追求外觀選擇小尺寸,不如挑選浮力和穩定性足夠的衝浪板,累積更多追浪經驗,才是進步的關鍵。
3.3 配合浪況的板型挑選方法
衝浪地點的浪況,會直接影響適合使用的衝浪板款式。
小浪(膝蓋到腰部尺寸)時的選擇
-
衝浪板特性:高浮力、寬板型
-
建議尺寸:較長(7'6"~9'0")
- 推薦型號:m-soft 8'0"、Standard 8'0"
中浪(腰部到胸部尺寸)時的選擇
- 衝浪板特性:浮力與操控兼具
- 建議尺寸:中等長度(7'0"~8'0")
- 推薦型號:Standard 7'0"、Standard 7'6" 四舵
大浪(齊胸或更大)時的選擇
- 衝浪板特性:重視操控性
- 建議尺寸:較短(6'6"~7'6")
- 推薦型號:HS 7'6" 中長板、HS 6'10" 四舵魚板
根據不同浪點的建議:多數浪點以小~中浪為主,建議衝浪新手選擇高浮力的衝浪板。特別是在白沙灣等浪況較平穩的地區,長度較長的軟板更有助於新手進步。
想了解更多選擇正確尺寸的資訊,請參考如何挑選合適的軟板尺寸。
4. 從軟板到硬板的轉換:時機與方法
從軟板轉換到硬板,是衝浪玩家成長的重要階段。然而,切勿操之過急,循序漸進才是進步關鍵。
4.1 轉換時機的判斷指標
當你具備以下幾項技能時,就可以考慮換成硬板:
轉換板型前的自我檢查清單
- 能穩定起乘,成功率超過 90%
- 會選浪,能分辨好浪
- 能做到基本的浪底轉向
- 能沿著浪壁滑行
- 不只白浪,也能駕馭綠浪(還沒崩潰的浪)
- 身體平衡感提升,能在各種情況下穩定駕乘
- 開始覺得現有的衝浪板已無法滿足需求

建議在轉換硬板之前,先使用 Standard、HS 系列等高性能軟板來磨練技巧。
4.2 逐步轉換策略
為了順利從軟板過渡到硬板,建議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階段 | 板型 | 尺寸參考 | 推薦型號 |
---|---|---|---|
1. 初學者 | 標準軟板 | 8'0"〜9'0" | m-soft 8'0" |
2. 初級玩家 | 中階性能軟板 | 7'0"〜8'0" | Standard 7'0" |
3. 中級前段玩家 | 高性能軟板 | 6'6"〜7'6" | HS 7'6" 中長板 |
4. 中級後段玩家 | 蛋形硬板 | 6'8"〜7'6" | 中長板、硬板 |
5. 進階玩家 | 短板 | 5'8"〜6'4" | 短板、混合板 |
Point!隨著衝浪經驗增加,一個人同時擁有多張衝浪板是很常見的事。
根據浪況與心情選板,能享受更多衝浪樂趣。
新手階段不必執著於硬板,循序漸進才能長久快樂享受衝浪樂趣。
4.3 轉換期推薦的過渡板型
軟板轉硬板的過渡期,可考慮以下「中間板型」:
1. 混合型軟板
板面採用軟材質,底部則為硬材質的混合型款式。
Beach Access 的 HS 系列屬於這類設計。
- 推薦型號:HS 7'6" 中長板單舵、HS 6'10" 四舵魚板
-
特色:兼具軟板的安全性與硬板的性能
想了解更多中長板的魅力,請參考【2025年版】中長板的入門推薦五選!買了不後悔的完全挑選指南。
5. 衝浪新手常見問答
Q1: 軟板與硬板的使用壽命或耐用度有差嗎?
A: 是的,有差別。
妥善保養下,軟板約可使用3到5年,硬板則可用5年以上。
然而,實際使用壽命會因使用頻率與存放狀況而異。
軟板怕曬和高溫,建議使用後陰乾,並存放在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
硬板則怕撞擊,凹陷或裂痕容易進水造成損壞,使用上需細心照料。
詳細內容請參考【徹底解說】軟板的壽命?延長使用壽命的秘訣!。
Q2: 軟板與硬板的保養方法有什麼不同嗎?
A: 是的,保養方法有差別。
軟板保養方式:
- 使用後,用清水清洗並在陰涼處晾乾。
- 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
- 免上蠟款式需定期清潔板面
- 檢查板舵與腳繩連結環是否鬆動
硬板保養方式:
- 使用後,用清水清洗並在陰涼處晾乾。
- 定期去除舊蠟並重新上蠟
- 凹陷或小刮痕要及時修補
- 避免直曬,建議收納在板袋中
有關詳細的保養說明,請參考《軟式衝浪板的使用與保養說明》。
Q3: 小浪也適合使用軟板嗎?
A: 是的,事實上軟板在小浪中往往更具優勢。
軟板浮力高,即使在小浪中也能輕鬆加速,膝蓋到腹部高度的浪都能玩得很開心。
特別是長度在 8'0" 以上、浮力更高的軟板,在小浪中的表現更佳。
Beach Access 推薦小浪用軟板:Standard 8'0" 方尾、Standard 8'0" 尖尾。
Q4: 軟板需要上蠟嗎?
A:Beach Access 多數軟板採免上蠟設計,表面具防滑處理,基本上不需要打蠟。
但在以下情況下,仍可使用蠟:
- 感到特別容易打滑時
- 在炎熱的夏季板面變熱時
- 比賽需更強抓地力時
如果需要使用蠟,我們建議選擇專為軟板設計或比普通硬板蠟更軟的蠟。
詳細內容請參考該如何替軟板上蠟?乾淨俐落的除蠟方法?。
Q5: 兒童適合用哪種衝浪板?
A: 我們極力推薦兒童使用軟板。理由如下:
- 高安全性,碰撞時受傷風險低
- 多為輕量款,兒童也能輕鬆攜帶
- 浮力高,容易起乘
- 耐久性好,使用上動作較粗魯也不用擔心
- 容易獲得成功體驗,維持學習動力
Beach Access 推薦兒童用軟板: m-soft 6'0"。
適合小學生到國中生使用的尺寸。
6. 總結:找到最適合你的衝浪板
對衝浪新手來說,軟板與硬板的選擇是一項重要決定。請依照以下重點,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衝浪板:
適合軟板的族群
- 剛開始學衝浪的新手
- 優先考慮安全性的人
- 想與孩子、家人一起享受衝浪樂趣的人
- 會在週末或不定期衝浪的人
- 想減輕保養程序負擔的人
適合硬板的族群
- 衝浪經驗超過一年以上的中階玩家
- 想學進階動作的人
- 競技取向的人
- 重視衝浪板的靈敏度與高性能表現的人
- 願意花時間保養板子的人
理想的學習路徑是:先從軟板學習基本技巧,逐步換成高性能軟板(如 HS 系列),最後再進階到硬板。
Beach Access 提供適合新手到進階玩家的豐富軟板款式。幫助大家依體型、經驗與目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衝浪板。幫助大家依照體型、經驗與目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衝浪板。
Beach Access 軟板系列
- m-soft系列:重視安全與輕量,適合新手入門
- Standard系列:穩定性與性能表現兼具,適合初級到中級玩家
- HS系列:性能表現媲美硬板,適合中級到高階玩家
選對衝浪板,衝浪會更安全、更有趣,進步也更快。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的衝浪人生更充實。盡情享受乘浪的樂趣吧!
編輯

Higa Shisa
擁有20年衝浪經驗。目前擔任「correct-surf」澳洲線上學校的大使,分享誰都能輕鬆上手的衝浪知識。
社群媒體追蹤者總數超過65,000人。